上书

shàng shū

“上书”词的概述

[上书] 词的字数是 “2”,词性是 “动词”。

[上书] 词的发音是 “shàng shū”,注音是 “ㄕㄤˋ ㄕㄨ”。

“上书”词的例句

1.她夹上书本,朝我莞尔一笑,匆匆地走了。

2.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母亲为我背上书包,让我遨游知识的海洋。

3.杨夫人闻夫获死罪,伏阕上书表示“愿代夫诛”,未果,自缢殉夫。

4.此时在堂前用竹竿挑起明旌,上书“诸葛君贡之柩”。

5.寇连材上书与维新思想

6.上书以年老怀乡,愿得归葬汉地,宣帝悯而迎之。

7.苦读十年上书万言也无济于事。

8.正统改元,上书言三事,皆报可。

9.上书言治道十事,帝以鼎达政体,事多咨访。

10.我们又背上书包,迎着朝阳,踏进校园的大门。

11.我禁不住笑出了声,在卷子上书写下自己最熟悉不过的符号。

12.还有一次,下午要上书法课,自己竟然忘带了书法用品。

13.我头晕目眩,拳头捏紧了,手心冒出了汗,想立刻合上书。

14.李陵之祸,他慷慨陈词;汉将投诚,他执言上书。

15.合上书时,我想到了许多人:张居正、曾国藩、刘邦、刘伯温、黄巢、李自成。

词语解释

上书[shàng shū]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

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英:submit a written statement to a higher authority;

2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英:give a new lesson;

引证解释

上书[shàng shū]

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战国策·齐策一》:“﹝齐威王﹞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諫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於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絳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清 龚自珍 《送南归者》诗:“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雨花》1981年第6期:“一九七五年四月,贺捷生上书毛主席,要求寻找贺龙同志遗骸,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春香,请小姐上书。”《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代儒有事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孙少爷你背完书,就回屋睡觉去。老爷子再要上书,就说陈奶妈催你歇着呢!”

国语辞典

上书[shàng shū]

1用文字向上级陈述意见

《战国策·齐策一》:“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八》:“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2旧时师长向学生讲授新课

《红楼梦·第九回》:“可巧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对联命学生对了,明日再来上书。”

网络解释

1旧时师长向学生讲授新课

【历代公文体制】战国以前臣下奏谏陈词,都用上书的名称。古代“言笔未分”之时,不分君臣,互相来往都用书,秦虽改书为奏,但因为离古代还不太远,所以仍然有人用书。唐代偶尔用“书”作为外交文书的一种。唐代以后就很少使用。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 authorities)​, to present a petition德语翻译: Darauf geschrieben steht (S)​法语翻译: présenter son avis par écrit à son supérieur

网站声明: 本站《上书》由“小炮弹乱灰”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