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

zhǔ tǐ

“主体”词的概述

[主体] 词的字数是 “2”,反义词是 “客体”。

[主体] 词的词性是 “名词”,发音是 “zhǔ tǐ”。

[主体] 词的注音是 “ㄓㄨˇ ㄊ一ˇ”。

“主体”词的例句

1.南宁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

2.双音节高频词是汉语盲文简写方案的主体。

3.本文认为,卢卡契论审美反映的主观性与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都从关注作家主体意识的角度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性美学思想。

4.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5.体操器械,主体装有软垫,主要用于支撑跳跃。

6.道德他律为主体提供道德行为模式和道德评价机制,道德自律则将外在的约束化为主体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与道德追求。

7.第二部分为正论,也是本文的主体,又分为三章。

8.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逐步成为蔬菜业的主体。

9.主体性教育在反思教育的进程中呼之欲出。

10.它由买卖主体、买卖客体和买卖内容三要素构成。

11.主体的自我完善要求主体不断增强主体意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深化科学研究。

12.译者的主体性与有意误译

13.主体认识结构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

14.中国馆的外观看上去很气派,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粮仓。

15.我们接着走,发现池水的东南是主体为五峰仙馆的庭院组合。

词语解释

主体[zhǔ tǐ]

1事物的主要部分

信的主体。

英: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2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主体和客体。

英:subject;

3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犯罪主体。国际法主体。

引证解释

主体[zhǔ tǐ]

1指君主的统治地位

《汉书·东方朔传》:“﹝接舆、箕子﹞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五帝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2事物的主要部分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广西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

3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4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国语辞典

主体[zhǔ tǐ]

1事物中的主要部分

“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2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3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物 即为客体

网络解释

1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物 即为客体

主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ǔ tǐ,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subject

网站声明: 本站《主体》由“一个疯子。”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