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

ruò cún ruò wáng

“若存若亡”词的概述

[若存若亡] 词的字数是 “4”,词语组合是 “ABAC”。

[若存若亡] 词的年代是 “古代”,成语感情是 “中性”。

[若存若亡] 词的成语频率是 “常用”,结构是 “联合”。

[若存若亡] 词的词性是 “成语”,近义词是 “若有若无”。

[若存若亡] 词的发音是 “ruò cún ruò wáng”,注音是 “ㄖㄨㄛˋ ㄘㄨㄣˊ ㄖㄨㄛˋ ㄨㄤˊ”。

“若存若亡”词的例句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2.这话若是被小静听到,那还了得?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3.从此渐渐到达忘去身体的感觉,周身如婴儿似的柔和轻软,非常安适妥贴,若存若亡。

4.若存若亡,为之百遍,动腹鸣气,有外声,足则得成功。

5.身体出现浮,轻,飘,若存若亡。

6.三皇之世,若泯若没;五帝之世,若存若亡。

7.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肉厚而味美。

8.眼常在此处,寂然不动,任鼻呼吸,调息绵绵,若存若亡。

9.鼻息出入无声音、不结滞、不粗浮,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

10.超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

11.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

12.觉寤钦想,若存若亡。

13.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笑。不笑不够为道。所以建议有: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角;大器晚成;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词语解释

若存若亡[ruò cún ruò wáng]

1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后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引证解释

若存若亡[ruò cún ruò wáng]

1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后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汉 马融 《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国语辞典

若存若亡[ruò cún ruò wáng]

1似有若无

《文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

网络解释

1似有若无

【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成语说明

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造句: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若存若亡的近义词

网站声明: 本站《若存若亡》由“冷暖自知”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