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

tài cháng

“太常”词的概述

[太常] 词的字数是 “2”,发音是 “tài cháng”。

[太常] 词的注音是 “ㄊㄞˋ ㄔㄤˊ”。

“太常”词的例句

1.张籍自从永贞元年调补为太常寺太祝后一直居长安,韩愈元和元年分司东都后于元和六年回到长安,任尚书职方员外郎。

2.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赍璧、帛、玄纁、绢五万匹之邺纳聘,介者五人,皆以议郎行大夫事,副介一人。

3.汉末建安中又为奉常,曹魏又为太常。

4.掌故:官名,主故事,属太常。

5.遂武帝迁征华为有职无权的太常卿。

6.否臧太常议,面折二张势。

7.光宗立,擢太仆少卿,徙太常。

8.太常院臣言:世祖以来,太庙岁唯一享,先帝始复古制,一岁四祭,请裁择之。

9.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

10.请以见事免竣所居官,下太常削爵土,须事御收付廷尉法狱罪。

11.天统初,转太常卿,食琅邪郡干。

12.九寺:指太常、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太理、鸿胪、司农、太府等寺。

13.贺循为太常,始有登歌之乐。

14.后因与太常刘芳议争权量,遂与肇声色。

15.他们仗着父亲是太常少卿,自以为生来就满腹才学,整日在那里结社作诗词,结果诗文没有作出来,吃喝玩乐倒进步了不少。

词语解释

太常[tài cháng]

1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献之太常。——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英:an offical who controls ritual,god of land and god of grains;

引证解释

太常[tài cháng]

1古代旌旗名

《书·君牙》:“厥有成绩,纪於太常。”孔 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薛综 注:“辰谓日月星也,画之於旌旗,垂十二旒,名曰太常。”

2官名。 秦 置奉常, 汉景帝 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 北魏 称太常卿, 北齐 称太常寺卿, 北周 称大宗伯, 隋 至 清 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

国语辞典

太常[tài cháng]

1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秦时置奉常,汉更名为太常,历代沿用之

《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五年更名太常。”

2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

《书经·君牙》“纪于太常”汉·孔安国·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网络解释

1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

太常是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即唐虞的秩宗、周朝的宗伯、秦朝的奉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太常之祖是唐虞的秩宗伯夷。太常本指周天子祭祀时所建的三辰旗,代表王者。太常的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分别执掌音乐、祝祷、供奉、天文历法、卜筮、医疗。汉朝太常属太尉部,掌礼仪祭祀,至晋朝、南朝时均为九卿之一,隋朝九寺之首。唐朝宋朝设置寺卿、少卿,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日本阴阳师即太卜。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Minister of Ceremonies in imperial China,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jiu3 qing1]德语翻译: Amt für Kultus und Opfer

网站声明: 本站《太常》由“埃及艷后ら”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