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

tóng gǔ

“铜鼓”词的概述

[铜鼓] 词的字数是 “2”,词性是 “名词”。

[铜鼓] 词的发音是 “tóng gǔ”,注音是 “ㄊㄨㄥˊ ㄍㄨˇ”。

“铜鼓”词的例句

1.这些工程包括青洲填海、铜鼓水道及小榄避风塘。

2.铜鼓岭等自然风光特色。

3.青铜乐器:青铜鼓、青铜编钟、铃等等。

4.在云南省广南县出土的汉代铜鼓腰鼓上的剽牛图,与南丹砍牛场面很相似,可见南方民族砍牛之俗源远流长,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5.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白居易

6.铜鼓大者阔七尺,小者三尺。

7.角端在手,向沟口而铜鼓沉声。

8.朞间都以打铜鼓活动庆贺节日。

9.“吃年”过去后,就要把铜鼓、芦笛收起来,开始春耕。

10.卫国请自铜鼓营督兵援剿,上嘉许,并授以方略。

11.走到博物馆前方时,整座青铜器博物馆尽收眼底,它既像拔地而起的一面大铜鼓,又像一座老式大铜表。

12.游园会开始了。这次的活动内容可多了!有敲铜鼓、钓金鱼、猜谜语、贴鼻子、投圈儿……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13.知了的歌声虽然单一但非常清脆。知了的声音是从翅膀那里发出来的,知了展开下面两片翅膀,用最上面的那两片翅膀使劲地拍打着像铜鼓一样的肚子,同时它的肚子在有力的运动,发出急促的叫声。

14.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令人望而生畏,再加上破铜鼓般的大嗓门一吆喝,常常在我与伙伴玩耍时,使胆小的孩子落荒而逃。

15.除此之外,铜鼓还寄托了壮乡人民对图腾的崇敬之情。

词语解释

铜鼓[tóng gǔ]

1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用铜铸造。也指铜制军鼓

英:bronze drum;

引证解释

铜鼓[tóng gǔ]

1铜身铜面的鼓和铜身皮面的鼓的总称。形制多种,用法各异。 商 至 春秋 铜鼓。有两种:一种是横置的两面鼓,鼓面为素面或铸成类似鳄鱼皮的花纹,鼓身上部铸瓷枕形或铸双鸟,是 商 代器。另一种是筒状的一面鼓,底中空,全身饰蟠虺纹,是 春秋 时代的 秦 器

2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俗称“诸葛鼓”。筒状,底中空。鼓面光体有角;有的鼓面上铸出日光、青蛙、牛、马等形象,鼓身全部饰有几何形和人与动物的写生图像。今为 僮、布依、傣、侗、水、苗、瑶 等族民间珍藏,是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

《后汉书·马援传》:“援好骑,善别名马,於交趾得骆越铜鼓,乃铸为马式。”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马伏波所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緻。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

3西域打击乐器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曇鼓、毛员鼓。”

4现代铜管乐队配置的打击乐器。铜身皮面。俗称“洋鼓”

茅盾 《子夜》一:“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

国语辞典

铜鼓[tóng gǔ]

1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

网络解释

1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

浙江温州等地的方言中,“铜鼓”并非指铜制的鼓,而用于泛称各类大鼓。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bronze drum

网站声明: 本站《铜鼓》由“瞅啥”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