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yù yán

“寓言”词的概述

[寓言] 词的字数是 “2”,词性是 “名词”。

[寓言] 词的发音是 “yù yán”,注音是 “ㄩˋ 一ㄢˊ”。

“寓言”词的例句

1.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刘瑜

2.刚上小学,书里的拼音是我的拐杖,我拄着它,读过了许多童话、寓言。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虚心,不能不懂装懂,必须有耐心,才能学到本领。

4.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5.时光存在,难以释怀,情绪似海,我的寓言与现在、未来都是我的无奈。

6.有这样的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撬开。

7.最近,我读了这则寓言,细细思考,实在不敢苟同于这千百年来的定论。

8.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场关于生命和死亡最深刻的寓言。

9.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

10.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是否精彩!

11.好像这篇寓言故事描写的南郭先生就是对我照。

12.在语文课上,我学习了丰富有趣的童话,一篇篇充满哲理的寓言。

13.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是童话,是故事,甚至是历险,是噩梦而我现在觉得,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则寓言。一则关于爱的寓言。

14.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

15.这则寓言就告诉了我们,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如果太贪心,就会反而害死自己。

词语解释

寓言[yù yán]

1有所隐含的语言

英:fable; allegory; parable;

2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引证解释

寓言[yù yán]

1有所寄托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陆德明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託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2指托辞以寓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元祐献诗十首,其词猥陋,皆寓言嬖幸,而意及兵戍。”明 王琼 《双溪杂记》:“后世山林隐逸之士有所纪述,若无统理,然即事寓言,亦足以广见闻而资智识。”

3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 希腊 《伊索寓言》等

国语辞典

寓言[yù yán]

1有所寄托比喻的话

《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2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网络解释

1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2以浅近假托的故事或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哲理的文学。常含有训诲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fable, CL:則|则[ze2]德语翻译: Allegorie (S)​, Fabel (S, Lit)​法语翻译: fable

网站声明: 本站《寓言》由“蜡笔小旧”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