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

ā luó hàn

“阿罗汉”词的概述

[阿罗汉] 词的字数是 “3”,发音是 “ā luó hàn”。

[阿罗汉] 词的注音是 “ㄚ ㄌㄨㄛˊ ㄏㄢˋ”。

“阿罗汉”词的例句

1.外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所行之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等法,泛指显教。

2.阿罗汉、正自觉者入般涅槃为时已久,我们信赖他、崇敬他而出家。

3.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时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

4.根据一位阿罗汉的指示,经行禅思时,在身体上和心智上都要予以善加守护。

5.又舍利佛,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

6.有学人具有八个要素,阿罗汉具有十个要素。

7.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

8.阿罗汉向:为四向之第四。

9.五百罗汉简介罗汉:是阿罗汉简称。

10.因此须婆陀尊者成为了阿罗汉之中的另一位,他是圣尊转世后的最后一位弟子。

11.阿罗汉圣者是没有任何渴爱的,但是他们有感受。

12.此类像中包含独觉、阿罗汉、佛母等像。

13.世间一切诸修学人,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14.原来,据佛经记载,杀阿罗汉者要堕入无间地狱,这位喇嘛悲悯要杀他的小兵,为免小兵造下恶业,宁可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15.释迦牟尼佛在萨罗双树之间即将涅盘之前,120岁的须跋陀罗拖着老人的身体问道。他听佛陀讲八正道,当晚出家受戒,净修梵行。晚上不久,他就变成了阿罗汉。在佛陀之前,他先取灭度,不断思考老年人的学习,留下榜样。因此,当你老了,你必须再次学习,这样你才能跳动时代的脉搏,符合时代的精神。

词语解释

阿罗汉[ā luó hàn]

1佛教用语: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

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英:Arhat;

引证解释

阿罗汉[ā luó hàn]

1梵语Arhat的译音。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教亦用称断绝嗜欲,解脱烦恼,修得小乘果的人

《百喻经·入海取沉水喻》:“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昔健驮逻国有阿罗汉,常受此池龙王供养。”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阿罗汉圣相威仪,比雪山三十六万亿佛。”清 赵翼 《游金陵杂诗》:“灵山五百阿罗汉,一个观音请客难。”宋 陈善 《扪虱新话·王右丞画渡水罗汉》:“王右丞作《雪里芭蕉》,盖是戏弄翰墨,不顾寒暑,今世传右丞所画渡水罗汉,亦是意也。而山谷云:‘阿罗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带水如此。’”《西游记》第三六回:“不曾丢瓦抛砖伤佛殿,阿罗脸上剥真金。”

国语辞典

阿罗汉[ā luó hàn]

1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

《阿育王传·卷五》:“说法已竟,便得阿罗汉。”

网络解释

1佛教的果位。为梵语arahan的音译。意为杀贼、应供、不生。在早期佛教,阿罗汉是究竟的解境界,与佛果无别,但大乘佛教兴起后,将阿罗汉贬低,视为小乘的最高果位而已,其上还有菩萨和佛陀的果位

阿罗汉梵语arhat,巴利语arahant。又作阿卢汉、阿罗诃、阿啰呵、阿黎呵、遏啰曷帝。略称罗汉、啰呵。意译应、应供、应真、杀贼、不生、无生、无学、真人。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最高果位。Arhat]∶梵语的音译,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南传上座部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脱了烦恼、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又叫罗汉。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外语翻译

英语翻译: Arhat; arhat

网站声明: 本站《阿罗汉》由“我没闹够i”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